何茂春:维护住朋友圈 稳住供应链主场

Connor 欧意下载 2025-04-15 24 0

重返白宫不到100天,美国总统特朗普便扔出了一系列“炸街”的政策举措。其中,又以针对全球贸易的“对等关税”动静最大。

更为夸张的是,美国当地时间4月10日起,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输美商品关税从125%上调至145%,重点针对电动汽车、半导体等战略产业。这是中美贸易战8年拉锯中最疯狂的“单日跳涨”。

此后,特朗普政府又宣布对75个贸易伙伴国暂停实施“对等关税”90天,税率降至10%。

而据新华社4月12日华盛顿消息,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(CBP)于当地时间4月11日晚宣布,豁免智能手机、电脑、芯片等电子产品的进口税率,不受所谓“对等关税”影响,且本次豁免适用于所有受“对等关税”影响的国家。

特朗普政府如此反反复复,其发起关税战到底是为了什么,为何又会区别对待?这仅仅是一场关税战,还是地缘政治的战略战?

对此,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教授作出了解读。新京报记者 肖隆平

谈影响

区域合作机制很难替代W TO 但可以“维稳”

新京报:特朗普政府大幅提高输美产品关税,被认为是对全球多边贸易机制的一次“逆流”。你怎么看这一做法对WTO(世界贸易组织)及其规则体系的冲击?

何茂春:毫无疑问是颠覆性的冲击。从1947年关贸总协定成立到1994年世贸组织成立,全球经历了九轮谈判,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多边贸易机制。WTO现在涵盖的不仅是货物贸易体系,还有服务贸易、知识产权、与投资相关的规则,甚至延伸到了对自然、生态和社会责任的保护。

但特朗普这种做法挑战了整个体系。他破坏了全球“关税不断降低”的共识,动用了很多“例外条款”。而且为了掀起关税战,特朗普政府找了很多“莫须有”的借口,比如国家安全、毒品走私等,以这些理由设置贸易壁垒,影响了全球市场准入,干扰了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畅通。

特朗普不仅破坏了实体规则,还破坏了程序性的制度安排——W TO的干部任命、专家委员会、上诉法院统统陷入瘫痪。原本可以通过打官司、谈判来解决问题的机制,现在都“玩不转了”。这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,更是雪上加霜。

新京报:一些区域机制,比如RCEP、中欧投资协定,是不是正在填补空白?

何茂春:对,这是目前一些国家正在进行的努力。从多哈回合失败以后,确实出现了很多区域性、次区域性的合作机制,比如欧盟内部的机制、RCEP(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),还有金砖国家、CPTPP(《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》)等。这些机制,其实都是为了应对“逆全球化”的潮流,维护全球经济的基本稳定。

但也要看到,美国早期可是全球多边贸易体系最大的贡献者和推动者,他们当初是主张自由贸易的。现在美国为什么不主张了?因为他们觉得这些规则让美国“吃亏”了,出现了贸易赤字、产业空心化,美国变弱了。为了让美国再强大,就要打破这些规则,哪怕是自己当年定下来的,也要推翻。

展开全文

新京报:那像RCEP这些机制,未来有没有可能替代WTO?

何茂春:替代很难,但可以“维稳”,可以“托底”。

区域合作普惠原则是“内外有别”的,按照“最惠国待遇”适应于区域外,需要很长的过渡时间。而当下区域集团都在寻求自保。

WTO本来的目的就是推动全球化,但目前的现实是,只能依靠区域合作机制把局面维持住,然后等条件成熟了,再谈真正的多边复兴。

美国现在是全面退出贸易自由化合作了,但又并不是完全退出,而是在算账。不符合他们的利益、不按他们的规则来,他们就不回来。一旦让他们意识到“退群”的代价很大,比如说市场份额丢了、规则影响力没了,他们就会考虑回归的。关键就是得让他们看到退出的代价。

现在国际组织为什么纷纷来找中国?就是因为大家都觉得中国作为最大的贸易国,具有推动世界贸易的力量。中国在全球治理各个体系中,有参与权、否决权甚至引领权。

谈本质

特朗普政府打的不仅是关税战

新京报:特朗普政府出台的高关税政策本质是什么?到底是出于贸易层面,还是地缘政治和战略安全层面的考量?

何茂春:在今天,经济安全已经被各国放在了国家安全的第一位。不光中国、美国如此,现在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。

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本质是什么?看上去是经济问题,实际上是地缘政治的核心策略,是战略博弈的一部分。

新京报:所以,特朗普的关税战其实是冲着中国来的?

何茂春:表面上看,特朗普关税不是只针对中国一家,而是“全面出手、重点打击”。比如,他对所有国家都征10%左右的税,搞一个所谓的“对等关税”,叫做“re⁃ciprocal tariff”,说是为了公平。

但他有一个底线叫“bottom tariff rate”,意思是我先提到30%、40%,然后回头谈,通过谈判谈到10%左右。这时候,他就觉得“谈得不错”——其实,这才是他本来想要的价格。

这样一来,美国既压低了进口,又提高了制造业的出口机会,还提升了其他国家投资美国的意愿。这就是特朗普的策略:高举高打、低位成交。你一开始吓一跳,最后以为“谈下来了”,其实“谈下来”的才是他的心理预期。

再往深一点说,特朗普还想干两件事:第一,让别人“表态”——你得服从美国,说白了,就是“我说什么你就做什么”。第二,要你和中国“脱钩”——你不准跟中国做生意,你得表个态,我才能给你优惠、免你关税,让你们进入美国市场。

因此,他不是普遍打击,而是有针对性的战略打击。他不是为了世界公平,他是集中打击他认为的“最大威胁”。这就是美国的博弈逻辑。他不只是打今天的你,还想从根上“断掉”你的未来,让你根本无法成长为美国的对手。

所以我一直说,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,既是经济战,更是地缘博弈,他是把经济政策当成国家安全战略武器来用的。你不服从,他就打击你的经济。打压经济,其实就是军事、科技打压,打击你的国家信心。

谈应对

不要让全球合作体系全面崩塌

新京报:那面对特朗普政府掀起的关税战,中国应该如何应对?尤其是在全球秩序变化这么大的情况下,我们应该怎么定位自己?

何茂春:一句话概括——我们不当“旗手”,但也绝不缺位。我们不是要“改写规则”,但如果你要搞事,我们就不能装看不见。

我们要做的是“稳住局面”,不要让全球合作体系全面崩塌。只要规则还在、秩序还在、合作的惯性还在,我们就有空间、有余地、有战略纵深。

比如,现在很多国家都在看中国会怎么应对。因为他们发现,美国已经成了“搅局者”,而中国才是那个“能出力、愿意沟通,还能搭台子”的国家。

你看像RCEP、金砖国家、上合组织、G20,我们都在参与、都在推进。中国不是喊口号,而是实实在在干事、铺路径、拉伙伴。

我们对外要讲和平发展、绿色发展、自由贸易、全球治理、人类命运共同体。这是五大理念体系,我们要把这套理念传出去、立得住。这就是我们软实力。

新京报:具体来说,我们可以做些什么?

何茂春:我们现在可以做的有三件事。

首先,维护住我们的朋友圈。发展中国家、新兴经济体、“一带一路”合作国家等,他们都不想被拉入中美对抗。所以,我们可以也能够稳住与他们的合作。

其次,利用我们的体制优势、经济韧性和外贸黏性,稳住供应链主场。别让高端制造、核心科技、关键零部件全被美国牵着鼻子走。我们得有自己的东西,有自己的平台,有自己的标准。

评论